浙江股票配资网 美年健康转型减重代谢背后的焦虑: 营收百亿净利却"过山车", 46亿商誉压顶, 俞熔的"三师共管"能否再创新周期?
3月18日,美年健康首家减重代谢专科门诊在深圳落地浙江股票配资网,标志着这家体检巨头正式切入体重管理赛道。然而,新业务高调启幕的背后,是公司净利润剧烈波动、消费者投诉频发、商誉减值隐忧未消的现实困境。在健康管理转型与资本扩张的平衡木上,美年健康正面临一场关乎未来的关键战役。
“三师共管”+AI:健康管理的新故事
新落成的深圳减重代谢中心,承载着美年健康转型的野心。该中心推出“医生+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的“三师共管”模式,结合GLP-1RA类处方药物干预、AI健管师全程陪伴等创新服务,试图打造医疗级体重管理闭环。
这一布局直击社会痛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关口,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肥胖率达到10%。这些数字背后,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的激增——每增加5公斤体重,糖尿病风险上升27%。面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24年起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推动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美年健康集团总裁徐涛表示,肥胖是公共卫生难题,美年健康积极应对,减重代谢中心的设立,标志着美年健康集团在健康管理领域迈出了创新的一步。
同日,美年健康与信达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围绕超重与脂肪肝客户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探索“预防-诊疗-管理”一体化路径。这被视作“体检数据+创新药企”的跨界联姻。
增收不增利:规模扩张的双刃剑
转型背后,是美年健康难掩的财务焦虑。根据其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受部分新建体检中心爬坡期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全年净利润预计亏损。
回顾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美年健康的营收增长表现不俗。财报显示,2023年美年健康实现营业收入108.94亿元,同比增长26.44%,收入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当期归母净利润也达到了5.0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90.45%;扣非后净利润为4.63亿元,同比增长181.61%。
然而,尽管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但美年健康的净利润增长却明显滞后于营收增长。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美年健康的净利润波动较大,且多次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2020年至2023年间,美年健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48亿元、92.16亿元、86.16亿元和108.94亿元;而同期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5.51亿元、0.62亿元、-5.59亿元和5.06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05亿元,同比下降5.53%;归母净利润亏损2.1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22.64万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美年健康表示,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原因主要系去年一季度同期因外部环境影响营业收入基数较高,各个企业年度会议比过去两年明显增加,节假日期间出游人次明显提升,影响已签单客户延迟到检,导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滑。上半年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系单店平均收入下滑,参转控分院数量增加后在淡季营收未有充分释放,而淡季的房租、人员工资等为固定支出;加之公司实施的员工股权激励计提与股份支付相关的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691万元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美年健康通过“买买买”的扩张术,商誉问题也颇受投资者关注。截至2023年末,美年健康的商誉账面价值为45.94亿元,2022年曾计提13.55亿元减值准备。2023年新增27家子公司中16家为收购所得,2024年一季度,美年健康的商誉增至46.99亿元。分析指出,频繁并购虽助力建立生态闭环,但需警惕整合成效与商誉减值风险。
消费者信任危机亟待化解
与此同时,美年健康正面临消费者信任危机。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有关美年健康的投诉达共有981条,涉及“套餐赠送项目违约”“退款难”“假健康证”等问题,暴露出加盟模式下的品控漏洞。
3月11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表示:“我在美年健康买的套餐,后期出门不能做了没有退款项,页面上明明写的随时退”;
3月1日,另有消费者投诉美年健康“体检项目没做,然后申请了退款很长时间了,退款迟迟不到账。”
2月3日,也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称:于2024年10月在美年甄选上购买了3份十周年店庆999致爱体检套餐,该体检有效期截止到2025年9月30日。原该赠送的项目三人同行,商家说已经截止。提前一天预约送的C14也都没有了。我在商品售卖期间购买了该体检卡,应默认我享受赠送项目。而且体检卡页面并未说明赠送截止日期。
以上投诉均通过黑猫平台审核通过。这些纠纷暴露出其在服务标准化、履约透明度方面的管理短板。
从“体检大王”到“健康管家”的生死竞速
作为体检行业龙头,美年健康的困境折射出行业普遍痛点:过度依赖营销获客、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2023年财报显示,"美年大健康"品牌占总营收77.4%,但客单价提升与成本控制压力并存。如何在扩张与质量间取得平衡,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美年健康创始人俞熔曾誓言“用数据驱动终身健康管理”,如今减重代谢中心的落地,既是对“体重管理年”国家战略的响应,更是一场自救式赌博。在商誉高悬、现金流吃紧的背景下,这场转型不仅要证明“体检+AI+医疗”的商业可行性,更需修复加盟商管理、客户信任的双重裂痕。未来三年,700家门店的协同效应、AI技术的临床转化效率,或将决定这家体检巨头能否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新周期。
从借壳上市时的55亿估值到如今百亿营收规模,美年健康用八年时间坐稳体检行业头把交椅。但当人口红利消退、同业竞争加剧,这家依靠资本并购扩张的企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减重代谢中心的落地,既是应对增长焦虑的突围尝试,也是检验健康管理成色的试金石。
在医疗消费从“治已病”转向“防未病”的时代浪潮中,美年健康能否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跨越,将决定其下一个十年的命运。只是,体检是低频消费,而体重管理需要高频互动,二者商业模式存在本质差异。如何将年检客户转化为持续付费用户,是美年必须破解的方程式。
本文源自:金融界浙江股票配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