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证劵杠杆-在线证劵融资-网络证劵融资

股票配资合同范本 监管敦促自查短期健康险:“保险+医药”绝不能成团险“提款机”

发布日期:2024-10-05 19:19    点击次数:153

股票配资合同范本 监管敦促自查短期健康险:“保险+医药”绝不能成团险“提款机”

8月20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50.89万元,占总成交额5.19%股票配资合同范本,游资资金净流入108.34万元,占总成交额11.04%,散户资金净流出57.45万元,占总成交额5.86%。

“健康中国”大战略下,保险成为守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医、药、险”的打通,打造“医+药+险”的闭环模式也成为诸多险企发力的方向。然而,创新的模式里,总有畸形的骚操作。

『A智慧保』最新获悉,监管给各地金融监管局和各财产险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开展短期健康险业务自查工作,限期在一个月后报送相关情况。这也成为继2022年、2023年监管就短期健康险中“药转保” 伪创新模式的又一次排查。

据悉,监管部门在开展现场检查及数据延伸排查过程中,发现一些财险公司在“保险+医药”合作过程中,通过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承保了确定将发生、损失程度确定的既往病医药支出,使财险公司实质成为有关机构给患者发放购药补贴、促销药品并获得销售提成的通道方。

虽然监管一直鼓励保险公司通过创新产品来服务实体与民生,但绝不允许将保险异化为提款通道。

监管再查“药转保”

近年来,随着商业健康险的快速发展、保险产品从支付端向服务端的广泛延伸,“医+药+险”的闭环模式渐成险企创新的主流方向,各大保险公司纷纷选择与第三方TPA平台、医药企业展开合作,为用户打通健康管理、用药服务链条,并以此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保险与医药产业链加速融合的过程中,部分产品服务形态却打着创新的旗号,将保险产品“异化”、脱离保险精算法则,进而埋下风控漏洞。

7月23日,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监管局和财险公司开展自查行动,自查内容为短期健康险。

通知显示,监管部门在开展现场检查及数据延伸排查过程中,发现一些财险公司在“保险+医药”合作过程中,通过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承保了确定将发生、损失程度确定的既往病医药支出,使财险公司实质成为有关机构给患者发放购药补贴、促销药品并获得销售提成的通道方。

为了让一切看起来“合情合理”,一些财险公司甚至通过调整等待期设置、人为调整理赔发生等方式,营造保险公司承保的被保险人保费收入与药品开支不同、部分被保险人不出险等表面看起来符合保险射幸原理的假象,从而使违规行为更加隐蔽。

正因违规操作的隐蔽性,此次监管要求各财险公司自查自家的短期健康险业务,重点是公司与拥有互联网医院、健康科技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关联公司的相关业务集群合作开展的相关业务。

排查内容包括三方面,是否存在承保确定发生的保险事故,不符合保险基本原理;是否存在业务全流程被动受制,保险公司无法控制风险;是否存在通过人为调整理赔等方式营造符合保险射幸原理的假象,刻意规避监管。

监管要求各财险公司在2024年8月31日之前完成内部自查自纠工作。

赔付率异常背后藏猫腻

这种业务看似“一箭三雕”,能让部分患者受益、帮助一些医药企业增加销售、让保险公司更快地做大规模,但这种“伪创新”却是以赔付率异常、损害保险专业等为代价,破坏业务的可持续性,而且进一步扰乱医、药、险市场。

以2023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情况为例,有媒体统计有53家险企2023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下降,而赔付率超过80%的财险公司有7家。其中,一家财险公司2022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为54.75%,但到2023年该指标就达到了3639.67%。

一般认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在50%—100%的区间内是险企相关业务比较健康的体现。如果赔付率过高,则会影响到险企后期相关产品的经营,如果赔付率过低,消费者的权益则无法保障。

而造成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波动较大的原因,或有两个,即停止短期健康险新单业务后,客户仍有退保,导致已赚保费规模出现大幅度下降;由于短期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个别大额赔付案件会对当年赔付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如果是“异常承保”,也会造成赔付率的异常。

就像监管此前所说,险企承保的是确定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符合大数法则、射幸原理等基本保险常识和原理,且无法通过重大风险测试,同时,险企存在明显的风险管控缺失,前端承保和后端理赔等核心重要环节均交给第三方机构掌控,险企不掌握自主定价权,也未实际参与风险管理环节,无法体现保险公司管理风险的基本功能和专业价值。

“赔本赚吆喝”害人害己

名不正则言不顺,事有不成。

保险做的就是给风险定价的生意,如果只是为了冲保费规模,抑或虚增保费,无异于掩耳盗铃。这样的保费规模,对整个行业而言毫无益处,“药转保”产品如果设计有误,保险公司还可能赔本赚吆喝。另一方面,这样异化的保费规模、失真的数据,也会对行业监管和宏观调控形成干扰,在当下尤甚。

而且,整个模式链条中,最受益的,或者说最积极的,应该是医药企业。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发展,为了打开更多的渠道卖药,无论是进入医院,还是进入药房,倒逼出这种异化的创新支付模式,通过保险渠道变相降价,既在现阶段多卖药,又托住了医保价格,不至于在未来成为“便宜药”。

但作为风险承担者,保险则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虽然我们一直提倡保险公司要走出大规模同质化竞争,多供给定制化、个性化、高端化的产品和服务,但前提是符合保险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基于大数定理和射幸原则而形成的业务才叫保险。但“赔本赚吆喝”的特色化经营,则是害人害己。

为此,在此次自查中,监管也要求财险公司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由分管健康险业务的负责人牵头、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制定自查方案、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切实做到资产不走场、不漏环节、不留死角。

同时,财险公司应立即停止经营不符合保险原理、失去保险或然性的短期健康险业务,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并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处理。

各金融监管局要结合年度现场检查任务安排,加强对辖内财险机构自查工作的检查、指导、跟踪,有关自查情况各地金融监管局汇总后要在2024年9月6日前通过内网送财险司。

又一场短期健康险大检查来了。目前已有地方监管局再拟通知,针对当地实情向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二次加码股票配资合同范本,要求认真落实自查。



 




Powered by 网上证劵杠杆-在线证劵融资-网络证劵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